找到相关内容734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印佛教交流历史

    (717)起,在菩提院译出《虚空藏求闻持法》一卷,又得华 严寺所藏唐僧无行在印度求获的梵本,于洛阳大福先寺为沙门一行译 出《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》七卷,一行笔受,并造经疏,为中国瑜 伽密教正式传受之始...

    高观如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189945.html
  • 唐代前期的敦煌艺术

    楼阁是要造成一种境界:“诸天宫殿,近在虚空,人天交接,两得相见”,使人与神之间的距离缩短。 在极乐世界两侧,为对联式立轴,一面为“未生怨”,一面为“十六观”。未生怨,顾名思义,它是“灵魂不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5390569.html
  • 朝阳历史佛教文化之“最”

    有榜题。大日如来端坐中央,周围八大菩萨,因部分剥蚀,现存提名有弥勒、文珠施利、虚空藏。金刚手诸尊。   西面石板线刻佛教图案及题记,剥蚀殆尽,仅中上部存小块纹饰。题记大多不存,仅右边缘存2行10余字...

    孟昭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1790695.html
  • 宽谦法师:唯识学入门——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

    可以解脱,就证初果,解决个人证初果,超凡入圣证初果,跟菩萨当初地的质是一样,但量不同。   所以有一句话说,罗汉所体会的空如毛孔的空,菩萨所体会的空如虚空的空,但是所有的特质就是“空&...

    宽谦法师

    五明研究|宽谦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51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骄梵钵提、毕陵伽婆蹉、须菩提、舍利弗、普贤菩萨、孙陀罗难陀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、优波离、大目犍连、乌刍瑟摩、持地菩萨、月光童子、琉璃右王子、虚空藏菩萨、弥勒菩萨、大势至菩萨等,各各自说最初得道的方便以显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三论破神思想探讨

    不变的灵魂,所有的只是缘生缘灭的染、净神识。正因为它们的可变、不定性,所以才建立了佛教徒不畏生死、勤于修证的积极人生观。世界上没有创造的主宰,依太虚大师说:“衰季之世邪说流行,如上帝创造万物,或虚空能...

    觉灯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891595.html
  • 贵州佛教——文学艺术

    根一并拔却。   石头山   磊落一堆轻重石,嵯峨定不陷泥沙。焦巴不许人雕琢,本色年深分外嘉。   清初丈雪(僧)作,载《黔诗纪略》   示寂诗   八九功完,语不空传。虚空粉碎,伏昙花鲜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278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完)

    方便,或说为实,或说为假。法身菩萨没有四大五根,无有生死,存亡自在,随缘而现化虚空之形,其身如幻如镜中之像,也是空而不实的。   法性观   在大乘佛教那裏,「实相」指的是超越现象界之外的真实存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993150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故,犹住世间,何况於汝?时菩萨信受佛语故,不取果证。菩萨遍学,义如前说。是故,不得以乘平直往为难。   注释   ①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·不证品》:「譬如有翼之鸟,飞腾虚空而不堕坠,虽在空中,亦不住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居形体,犹火之然(燃)烛矣”,“烛无,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,又不能后然其他”。还有一位思想家王充也说过:   形须气而成,气须形而知。天下无独燃之火,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?[15]   因此,在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